鎮(zhèn)江英孚英語培訓中心:內(nèi)娛明星排隊拍,“撕拉片”火出圈,這種film到底啥來頭?
導讀:最近,娛樂圈掀起了一股“撕拉片”風潮。鞠婧祎、劉詩詩、張凌赫等明星都在社交平臺輪番曬出自己的撕拉片照片,撕拉一下,美貌翻倍,看得粉絲們斯哈斯哈,引得年輕人們追風拍撕拉片。那你知道,“撕拉片”究竟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價格會炒到每張300多元?“撕拉片”的英文怎么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解鎖這些問題吧。01“撕
本文由鎮(zhèn)江英孚英語培訓中心整理發(fā)布,歡迎聯(lián)系預約試聽
最近,娛樂圈掀起了一股“撕拉片”風潮。
鞠婧祎、劉詩詩、張凌赫等明星都在社交平臺輪番曬出自己的撕拉片照片,撕拉一下,美貌翻倍,看得粉絲們斯哈斯哈,引得年輕人們追風拍撕拉片。
那你知道,“撕拉片”究竟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價格會炒到每張300多元?“撕拉片”的英文怎么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解鎖這些問題吧。
01
“撕拉片”究竟是什么
撕拉片是一種即時成像膠片,用戶在拍照后需等待數(shù)十秒顯影,然后將照片與化學底片“撕開”——因此得名“撕拉片”。這類膠片最初由寶麗來(Polaroid)開發(fā),是拍立得技術(shù)的鼻祖之一。
撕拉片的英文叫 “peel-apart film” 或 “peel-apart instant film”。film,在這里不是“電影”的意思,是指相紙膠片,也就是用于拍攝和顯影圖像的感光材料。
從英文名就能看出撕拉片和拍立得的區(qū)別:拍立得(instant film)拍完自動出片,不用手動操作。撕拉片要經(jīng)歷 “剝離(peel-apart)” 的步驟,讓你能親自參與照片顯影的過程。而這也正是撕拉片的魅力所在。等待顯影、手動撕開,是一種復古浪漫的體驗,每一張撕拉片照片都是無法再現(xiàn)的原作。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從曾經(jīng)的輝煌暢銷,到最后的沒落停產(chǎn),撕拉片又經(jīng)歷了怎么的發(fā)展過程呢?
故事還要從78年前說起。1947年,寶麗來創(chuàng)始人埃德溫·蘭德(Edwin Land)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即時成像相機和 Type 40 撕拉片膠片。它在拍攝后一分鐘內(nèi)成像,被稱為“魔法照片”。
On February 21, 1947, American inventor Edwin H. LandOffsite Link, founder of Polaroid Corporation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demonstrated an instant camera and associated film, called the Land Camera, Polaroid originally manufactured sixty units of this first camera, named the Polaroid Land Camera Model 95. It produced prints in about 1 minute.
1947年2月21日,美國發(fā)明家埃德溫·蘭德,也就是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寶麗來公司創(chuàng)始人,首次展示了一款名為“蘭德相機”(Land Camera)的即時成像相機及其配套膠片。這是寶麗來推出的首款即時成像相機,型號為 Polaroid Land Camera Model 95,共生產(chǎn)了60臺,能夠在大約一分鐘內(nèi)成像。
Fifty-seven were offered for sale at the Jordan Marsh department store in Boston before the 1948 Christmas holiday. Polaroid marketers guessed that the camera and film would remain in stock long enough to manufacture a second run based on customer demand, but all 57 cameras and all of the film were sold on the first day.
1948年圣誕節(jié)前夕,其中的57臺被投放到波士頓的喬丹·馬什百貨公司進行銷售。寶麗來的市場團隊原以為這批相機和膠片的庫存能撐到下一批產(chǎn)品生產(chǎn)出來,但沒想到57臺相機和所有膠片在上市首日就被搶購一空。
02
“撕拉片”為何停產(chǎn)
隨著寶麗來(Polaroid)逐步改良化學藥劑和感光技術(shù),撕拉片在專業(yè)攝影、證件照、新聞現(xiàn)場等廣泛應用。富士(Fujifilm)也加入戰(zhàn)局,推出 FP-100C 和 FP-3000B 系列膠片。
然而,到2008年,寶麗來公司由于市場轉(zhuǎn)型和財務(wù)問題,宣布停止所有撕拉片和即時膠片的生產(chǎn)。
Polaroid is closing factories in Massachusetts, Mexico and the Netherlands and cutting 450 jobs as the brand synonymous with instant images focuses on ventures such as a portable printer for images from cell phones and Polaroid-branded digital cameras, televisions and DVD players.
寶麗來公司正在關(guān)閉位于馬薩諸塞州、墨西哥和荷蘭的工廠,并裁員450人。這個曾以“即時成像”聞名的品牌,正在將重心轉(zhuǎn)向其他業(yè)務(wù),比如用于手機照片的便攜打印機、以及寶麗來品牌的數(shù)碼相機、電視機和DVD播放器。
This will leave Polaroid with 150 employees at its Concord headquarters and a site in the nearby Boston suburb of Waltham, down from peak global employment of nearly 21,000 in 1978.
裁員和工廠關(guān)閉后,寶麗來在總部所在地康科德及鄰近的波士頓郊區(qū)沃爾瑟姆的員工總數(shù)將僅剩150人,而在1978年,寶麗來在全球的員工人數(shù)曾接近21,000人。
撕拉片的停產(chǎn),是歷史的必然。隨著數(shù)碼攝影崛起,專業(yè)攝影師和大眾消費者逐漸轉(zhuǎn)向數(shù)碼設(shè)備,膠片銷量銳減。
而撕拉片制造涉及復雜化學工藝,生產(chǎn)線維護成本大,還含有大量化學顯影劑,使用后會產(chǎn)生污染殘片,也不符合現(xiàn)代環(huán)保趨勢。
2016年,富士也宣布由于成本高、需求下滑,正式停產(chǎn)最后一款彩色撕拉片 FP-100C。這是撕拉片歷史上“最后的絕唱”。
雖然主流廠商已停產(chǎn),但部分獨立品牌(如 SuperSense、New55 等)曾嘗試復興撕拉片,但因技術(shù)門檻和成本問題,僅限于小規(guī)模生產(chǎn)和收藏用途。
03
明星引爆撕拉片價格大漲
不過,誰能想到,2025年,撕拉片又被明星帶火了!果然,流行就是一個輪回。明星效應下,撕拉片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二手市場一盒(10張)富士FP-100C相紙價格從原價70元飆升至2000-3000元,單張拍攝成本高達300-400元,部分攝影機構(gòu)甚至定價358元/張,被譽“紙片茅臺”。
因為在寶麗來和富士停產(chǎn)撕拉片后,當前市面流通的FP-100C彩色相紙和FP-3000B均為過期庫存。未開封彩色相紙保質(zhì)期僅2—3年,且相紙過期后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成像、色彩無法保證,過期相紙(保質(zhì)期僅2-3年)成像失敗率約40%。因此年代越近,有同期成像圖且成像優(yōu)良的相紙越昂貴。
難怪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撕拉片拍一張少一張,我的錢也花一張少一張”。所以說,入坑前請三思,不然錢包真的要提前過冬!
當然也有聰明的網(wǎng)友已經(jīng)成功“抄近道”:手機 + 復古濾鏡 + 家用打印機 = 平替版撕拉片。不僅拍得復古有質(zhì)感,關(guān)鍵是——便宜!還!無限張!不妨試試?